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商用显示系统产业领袖峰会

The 15th China(International) B2B Display System Industry Leaders Summit

第六届深圳(国际)智慧显示系统产业应用博览会

The 6th Shenzhen(International) Smart-Display Vision Expo

2024年8月27-29日 深圳·会展中心3-4馆(福田)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商用显示系统产业领袖峰会
第六届深圳(国际)智慧显示系统产业应用博览会
行业新闻
高峰对话:智慧重构市场,「会」见未来

 

2018年12月5-7日,由中国商用显示系统产业联盟、深圳市商用显示系统产业促进会、深圳市南山区经济促进局主办、深圳融华智显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奥维云网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智慧商显产业历史性盛会——「智慧商显十年大庆」系列活动——「第十届中国(国际)商用显示系统产业领袖峰会」(简称:CBDS 2018)、「2018深圳(国际)智慧显示系统产业应用博览会」(简称:ISVE 2018)在深圳市会展中心8号馆盛大召开。 

本届峰会多场论坛共邀请了32+主题演讲嘉宾、1000+知名企业共同参与,6000+专业人士莅临现场,50+专业/大众媒体跟踪报道。 峰会上,针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新零售、智慧会议、AR/VR/MR、智慧城市等业界热点论题,设置了专门的高峰对话环节,围绕「智慧商显是否能改变行业格局」、「智能新零售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及实现路径」、「智慧重构市场,『会』见未来」三个议题,智慧商显企业代表、新零售企业代表、大数据市场研究机构代表等同台论道,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解析和观点碰撞! 

以下为12月6日下午,高峰论坛针对「智慧重构市场,『会』见未来」议题的高峰对话实录: 


对话主持人:深圳商显产促会副会长、北京奥维云网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董敏 

对话嘉宾(从左至右): 易晖光电创始人&CEO王洋 创维群欣董事长胡朝晖 鸿合高级副总裁&商用BG总经理李建宏 诺菲CEO姜锴 台喜董事长陈少辉 魔屏CEO张冰 皓丽总经理孙建华 富士康·云智汇副总经理陈旭明 

董敏 

今天,奥维云网的分析师提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会议平板市场上涨了150%,接下来,我会跟每一位嘉宾分享关于市场规模等方面的话题。 从数据上看,增长150%,我想请每一位嘉宾跟我们分享,各位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发现了什么,会议平板是不是真的增长了?大家是否习惯用这样的产品了? 首先,我想请距离我最远的张冰总来给我来讲一讲您的感受。 

张冰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大家接不接受会议平板这种方式? 从2015-2018年,各种品牌除了家电巨头外,还有一些新的品牌,特别是相对大规模的公司甚至形成了标准化,一些中小会议室形成了以会议平板为核心的标准化,毫无疑问,市场肯定是接受的。 另外,会议方式的改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早期的标清转换为高清,最早投影屏幕看到是4:3,转到了现在高清的16:9,未来看到的变化,像视频会议大规模的企业标准化中,现在魔屏是关注大型的客户,视频会议走到了每一个会议室,每一个会议室都是视频会议室,这是大型企业的变化。 魔屏和品牌商都已经把AI加入到会议元素当中,都是会有一些变化的。 

董敏

谢谢张总,一开始就给我们总结了三点变化。 接下来我们有请云智汇的陈总给我们来做一下分享。 

陈旭明

富士康是高效会议的开发者、使用者和倡导者,众所周知,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化制造基地,是工业互联网的领导品牌,在世界500强中排24位,在全球上百个城市、上千个会议室有数万块大屏,每一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会议,在我们的办公室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投影机了。 郭台铭总裁是军人风格,对会议的效率要求特别高,富士康在整合最优的供应链,在会议平板的书写、语音、协同、分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会议AI等方面都结合了当今最新的技术,我们有数百名工程师都在做自主开发。 富士康有个远景,就是集全方位的成本优势,让人类享有更便捷的工作和生活。富士康本身就是会议平板的大客户,从企业需求出发,不断地做场景的打磨,再把它进行场景化和产品化。 会议平板的市场巨大,前景也是无限,我们很愿意和业界各领域公司进行产品合作,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服务于社会。 

董敏

谢谢。我觉得都应该向富士康学习,把自己变成第一批客户。 接下来,请皓丽的孙总分享,皓丽品牌的排名也是很高,增长也很快,特别想听听您对于用户的感受。 

孙建华 

皓丽开始做会议平板有几个年头了,最早在2013年,那时候确实是很辛苦,当时不是「会议平板」的概念,还是叫会议一体机。 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可能都很清晰的感受到了关灯拉窗帘用投影机开会,或者使用几次之后怎么擦也擦不干净的玻璃白板开会的场景。 基于会议痛点的需要,皓丽打算专注于做会议平板的产品。经过这几代产品的迭代,以及这几年市场的培育来看,大家对于产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对于产品的需求是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需求。 会议平板发展到现在,我们第三代的产品M3,我认为它还不算是特别成熟的产品,也并不能够有一个产品适应所有用户的需求。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会议平板只是刚刚开始,将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董敏

谢谢。接下来请台喜陈总给我们分享一下,在工作半径、生活半径当中的发现。 

陈少辉

我们在2013年开始做,到2015年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6年开始专注于做这个产品。 皓丽的孙总讲得很好,会议平板业务,我的定位也是「刚刚开始」,虽然今年各大厂商,不管是家电、教育领域的,都涌进来了,这是特别好的。 通过这一两年市场上大家的努力,已经让更多的人接受了。谢谢。 

董敏

谢谢陈总。接下来请姜锴总给我们说两句。 

姜锴 

我是诺菲的姜锴,简单介绍一下,诺菲是做交互白板里面的核心材料纳米银的核心供应商,我们是世界上量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专利布局最深、最广的一个公司。 举几个我身边的例子,因为我们在一线会比较清楚。 会议白板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客户,在中国的会议白板产业现在是量产规模最大的,从几片到十几片,到几十片、几百片、几千片,在过去6个月时间达到了这个数据。 在美国市场,硅谷有一个华人开的公司,叫Zoom,做会议系统的公司,是我老乡,叫Erik。他有两百万个IP,每一个IP都是一个公司,他有两百万个。这两百万个IP对于会议视频系统的大规模交互也是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正面的例子讲完了,我再讲一个相对来说大家要谨慎一点的故事。 我们现在想象的所有交互白板功能,1968年,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人做了当年叫「演示之母」的演示,这里面有我们现在能想象到的所有的东西,包括鼠标、图形界面、云处理、特定文字环境下的提示、语音的帮助、多屏文件分享、数字图书馆,所有的这些东西在1968年用90分钟全部展现出来,50年之后,我们现在的想象并没有超过他当时展示的范围。 科技的发展,比尔盖茨讲过,大家永远都是高估明年和后年能做的东西,低估十年以后能做的东西。苹果当年从斯坦福研究院用4万美金lisence的鼠标做了27代样品的迭代,几千次的试样。 大屏幕交互白板,我们走的坑还是挺多的,真正把客户体验提到极致和做到精致,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所以,需要行业内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才能真正把量和用户的体量做好,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基础。 

董敏

姜锴总给我们提了个醒,在这个新品类中,我们要砥砺前行。 刚刚姜总说到了海外,也提到了一个好朋友叫Erik,特别巧,接下来要给我们做分享的嘉宾是鸿合的李总,也叫Erik,也有非常丰富的海外经验,请您来给大家分享。 

李建宏 

谢谢董总的介绍,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李建宏,Erik。我过去主要是负责鸿合海外的业务,今年参与国内的市场营运。 刚刚董总问到生活的体验里面到底会议形态做了什么改变,我自己总结了三个:一是在输入;二是在输出;三是界面的改变。 会议场景很多是用白板,不管是白板、黑板或者是纸张,这个是主要的输入。 输出就是一个笔记本、界面不管是面对面的会议或者是透过电话沟通,基本上是这样的界面。但有了现在新的智能设备之后,主要是改变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你的输入是有组织的PPT文档,甚至是跨地域的讯息进来,因为云端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输出变成了上传到云储存和大数据分析的资料。 界面的改变是最大的科技改变,过去要进行一场会议,人和人的沟通要么是用电话。现在很多会议平板和协同一体机的方案改变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这个是我在会议的场景中看到的变化,是在这十年之内发生的。 

董敏

谢谢。接下来请创维的胡总分享您的感受。 

胡朝晖 

大家好,创维布局智能会议平板和智能办公的产业链虽然不是最早的,但是,我们觉得进入的时点是最好的,也感谢很多同行在前期对于技术和市场的铺垫。 我自己的感觉,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办公环境还是影响非常大的。 有一次在公司遇到了一件事情,来了一个培训的老师,这个老师有一个PPT需要提前准备,当时我们就问老师怎么演示?他说准备一个投影机就好了。我们就跟他说,我们公司没有投影机。那他说,没有投影机,怎么培训?我们说来了就知道了。来了之后,我们准备了很多平板和分组讨论的平板教室,他感觉非常好和惊讶,他说这么好的产品,怎么不知道。 任何一个产品要自己做起,自己不断的迭代、做得更好,才能让我们的客户接受这样的市场、这样的产品。 创维集团有几万员工,全球各地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投影机的方式,我们明年会按照全新的方式以智能会议平板为核心做整体的改造,很多的客户也是这样的,通过产品的体验带来了新的客户。 销售过程中,当然有新增的拓展客户,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客户是在公司,或者是在用户那里看到了这样的产品,觉得这样的产品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开始寻找。 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各类的企业都开始关注这样的智能会议平板市场,我们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不是竞争,而是靠大家共同推动这个市场快速增长,从上半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当然,这个基数还是比较低的,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谢谢。 

董敏 

谢谢胡总。刚刚胡总透露了一个信息,从明年开始,创维集团的会议室会向智能会议的方向转变。 我估计创维有一千个以上的会议室,有两百多个分公司,还是比较大的订单,大家可以标准化。最后一位分享嘉宾是易晖王总。 

王洋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心得。 我的感受很简单,会议市场一直都有的,但是智能会议、智能平板以前是没有的,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市场。 这个市场有了现在的规模,一年有几十万台,在我看来最多算0.1,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启动。为什么没有启动?我觉得有很多原因,但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0到1的市场,需要0到1的产品,需要0到1的技术。如果一个新市场想爆发的话,没有创新性的、完全不同的、性价比各方面需要巨大优势的技术产品的出现,恐怕是不行的。 这正是我们易晖做的事情。我们提供什么呢?全新的技术路线,作为从来没有过的透明导电膜和电容式触摸屏,这样就可以把现有所有技术产品遇到各种品质问题、成本问题等彻底解决掉,这就是易晖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讲,易晖的技术是迭层无序纳米银网(MDSN),是不同于任何其他技术路线的。大家听到比较多的纳米银线,这种技术路线和我们完全不是一回事。 纳米银线技术最早诞生地是在美国,我认识其中两位教授,现在一个在哈佛,一个在MIT。这两位女教授最初研究生化实验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种合成纳米银线的方法,这是它的源头。 可是发展这么多年,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恐怕不是那么快能够解决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易晖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去发挥想象,真正通过我们把行业最根本的问题解决掉,这样行业才能发展起来。 我相信,它以后绝不是几十万台的规模,而是几百万台、上千万台的规模。我就讲这么多。 

董敏

我也有相当强的感受,我从北京来,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广州、深圳,发现越到南边用会议平板的企业和用户越多。 我到宝安区看,七八平米的隔段就会装会议平板,在南方,大家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会高一些。 往东北和西北,这个会差一些,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我想做第二个题目的分享,今天上午讲到了在第三季度品牌的排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新的品牌进来了,有一些品牌也跌出了前十,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行业的竞争还是蛮强的。 从前三名的市场份额来看,他们三个人所占的市场份额在下降,说明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今天有请到品牌商,我想问一下,到底品牌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或者说如何面对这种竞争? 首先,我想请鸿合的李总给我们分享。 

李建宏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鸿合品牌,我们内部在谈品牌这件事情,品牌是企业传递给市场、传递给用户直接的讯息。这个讯息代表着公司对市场的承诺,所以,品牌某种程度也代表了这个公司的商誉。 品牌是有个性的,公司要传递什么样的讯息跟品牌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背后带来信赖,是高科技、还是时尚?这是完全不同的定义。 在市场上,鸿合过去在海外发展商用品牌的时间比较早,2013年就在美国注册了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在国内比较少看到。但是,这个品牌发展的历程到今年已经有将近5年多的时间了。 这5年来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在2015年的时候,华星光电的胡总也谈到了海外市场商用机的发展,微软发布了新形态协同的会议机,同年同一个展会,我们也发布了同样的产品。2015年,当时发布的时候就加入了摄像头,应用了高端的电容屏,最好的喇叭和8米多的麦克风,基本上已经是高度整合的协同产品。当然,里面内置安卓软件和视频会议的软体都打通了。 为什么谈这个产品?品牌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和产品的特色是有关系的。怎样建立起这个品牌的视觉度、产品力,这是关键的要素。 另外,市场营销的手段,怎么样把这个品牌不用杀价竞争的方式,在市场上建立好的形象?我想每家都有不同的做法,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售服等。 我们鸿合在教育市场上发布了很久时间,但是,在商用市场还是新品牌,为什么我会参与中国的商用市场?我们有规划,希望把海外发展品牌的资源、经验,能够带入中国市场。 我们看到了有趣的场景,国内的企业不断的在往外走,海外的很多大企业、世界五百强在不断的进来中国。会议的场景是有共同性的,是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场景,有一些是所谓刚性的应用场景。在海外累积的品牌经验,我想可以用很有效率的方式到中国来,再落地,跟业界的伙伴建立良好的生态圈合作的系统,持续发展。谢谢。 

董敏 谢谢。我简单总结一下,我感觉到他提到了至少四个方面:一是产品力;二是营销力;三是服务能力;四是全球化的经验/海外经验。 接下来,我们请陈总,作为市场最老牌的企业,请陈总来分享一下。 

陈少辉 

好。台喜关于平台定位是技术+服务。 谈起技术,按理说台喜技术沉淀是很薄弱的,我们2016年公司转型的时候就定位了,要把产品做好,只能先给产品做一个系统。 我在思考,做两个应用很简单,做好系统就特别难。我经常在行业里面说,我们行业最缺一个产品经理,大家现在做出来就是触摸、无线、视频会议,现在已经是标准的东西了。因为我们做了这些工作,也进入了海外市场,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如果我们很简单的架构于这三个功能慢慢地拼杀,可能现在就只能拼价格了。 说到服务,台喜在2015年就开始铺垫服务体系,到现在为止,全国有将近两千家服务商,台喜用3年时间搭建起来了。谢谢。 

董敏 

谢谢陈总。 接下来,请创维的胡总,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会议平板来说,会越来越具有消费品的属性,我看好家电企业应用到这个领域,请胡总讲讲您的想法。 

胡朝晖 

这个领域应该还是企业级的服务市场,是TOB的市场,创维本身品牌的基因大家理解是TOC端的消费类品牌的概念。当然,创维在TOC端,包括彩电等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我们业务的划分是为两个板块的:TOC端包括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和家电类的消费产品;TOB端就包含了做智能系统,包括安防、商用显示、智慧社区、智能办公的场景。 现在看到不管是企业还是业务,相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密切了。原来C端是C端,B端是B端,分得很清楚,现在看到产品的融合越来越高。想象一个智能会议的场景,有没有可能从办公的产品延伸到家庭的场景?我相信是极有可能的。 将来个性化的办公、城市的拥堵,都会带来技术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发展。这个产品虽然是TOB端,做TOB端的产品更多强调是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但是智能会议平板我们认为是一个体验性,要求非常高的。 即便是一个品牌的企业,如果你的产品体验做得不够好,我相信也不可能被消费者认可。这样的产品必须要结合消费类的体验用户的方向,去不断的迭代、优化,我们才能把产品更好的被客户所接受。这是我对品牌和产品的意见。 

董敏

谢谢胡总。今年皓丽表现非常好,我向请孙总讲一讲您的业绩是怎么做到的?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孙建华 

对皓丽来说,品牌的建设我认为重点是抓两个方面: 一是产品力。最早提出要作出超级会议平板,怎么定义超级会议平板?在外观上要有超酷的外观,今年M2的产品特意和欧洲的设计师团队共同打造了极简的外观结构。会议平板是新兴的产品,很多人使用过程当中还比较复杂,我们就提出来了超简的体验,让用户在使用会议平板的时候可以像触摸电视机、可以显示的高清投影一样,没有任何的障碍,可以在1分钟之内,甚至是30秒之内上手使用这个会议平板。 二是超级的质量。商用产品和家电不一样,在有些应用场景下可以7×24小时工作,所以,对产品的品质一定要达到很高的要求。 还有是超高的性价比。皓丽背靠代工厂的支持,所以就有一些优势,我们把超高性价比作为超级会议平板的一项特性来打造。在产品不断打磨过程当中,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用户的服务。在服务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后,我们建立了全国49个城市/仓库配送,在核心一二线可以实现2个小时极速上门+安装,产品出现问题可享受80天置换服务。有好的产品力,再加上好的服务,使我们皓丽这两年有好的发展基础。谢谢。 

董敏

谢谢孙总。接下来请魔屏的张总,作为会议市场的新锐潜力品牌,您给大家分享一下做市场的手段和想法。 张冰 谢谢主持人。 我觉得魔屏的潜力还是依托于行业发展的潜力。 刚刚几位嘉宾分享到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成型,还是一个雏形的阶段。魔屏做产品从2015年开始筹划,到2016年出产品也是有两三年的时间,我们的特点在于从行业外进入到显示行业中,产品规划的时候更多还不是以我们为中心,而是以客户的角度来为中心规划产品。 魔屏在两年的销售过程中发现,中国五百强现在有76家在使用魔屏的产品。这和魔屏的定位有关,我们只看比较大的行业客户,另外,我们真正下沉到用户端,下沉到用户会议室,看到他开会的场景,再结合我们的产品解决用户实际的问题。 从技术的层面来看,是更加大胆,应该是行业比较早期引入AI技术,我们现在和百度AI有非常深入的合作,尽可能地让AI技术的红利带入到会议中,我们谈到高效、快捷、体验,我想要用最新的技术把产品打磨得更好,让用户真正感受到能落地的技术红利。 我们对大企业的服务做了很多的联动机制,除了日常的运维安装之外,我们是一个对外机制,不停做产品的迭代,对很多用户在使用中提到的诉求快速响应。这几点是魔屏受到市场认可的重要因素。 

董敏 

谢谢。听完几位品牌厂商的分享,接下来想请材料厂商/服务商来给大家分享。 首先,有请富士康云智汇的陈总。 

陈旭明 

富士康在全球市场布局和未来科技有追求的方向。大家知道富士康收购了夏普,在广州投资了610亿,建了全球最大的8K屏的生产厂,是富士康产业布局上的浓重一笔。 一个好的产品在于体验、服务、品牌、品质和价格。 今天奥维云的数据分析提到了一点,目前会议平板的47%销量是来自于企业,中小企业占了中坚力量,我非常认可这个数据。还有一个是华南、华东两个区域加起来占了55%的份额。 刚刚主持人也讲到越往南企业采购越多,我也一直在分析客户,因为我是做销售的,货卖到哪去?肯定是要研究客户在哪里。我是这么想的,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家非常敬业,非常拼搏,也非常务实,他们选择产品就是两点,会议平板能够提高企业形象,大大降低了综合采购成本,还把会议效益大大提升。 一个好的产品价格便宜、又降低成本,这就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企业采购占据了半壁江山就是这样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接下来,我们也在想如何把产品质量做得更好、价格更便宜,产品更加能服务企业,让更多的企业走向成功。 

董敏 

谢谢陈总。每一位企业家都讲了企业经营的看法,还有两位没有发言,是材料厂商,做触控的,我想听一听两位对会议平板的产业如何推动,首先请易晖王总。 

王洋 

我的看法很简单,我们回顾一下智能会议的市场是怎么来的,我觉得它的起始元年是2001年,微软第一次推出了相关系列产品概念雏形机,再到2015年推出了商业化的产品,当然,价格和成本很高,只能卖给世界五百强的企业。 但是,由于这样一个新产品的出现,撬动了市场发展。今天,这个市场初具规模,但始终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还没有把这个市场真正做起来的原因——就是触控,特别是电容触控的问题。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这个问题的核心点就是在材料,一个大尺寸的电容屏核心材料选择。这个材料不能再用小尺寸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用的常规ITO材料,那种材料在小尺寸应用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了,但到了大尺寸就不行了,这在产业界和技术界是有共识的。 新材料哪一种最好,哪一个材料成为唯一的选择?因为它是唯一的,大尺寸不可能有两三种材料在产业界在用,大家看小尺寸只有ITO,没有第二种材料。只有一种,但是哪种最好?这是最大的问题。 今天,微软和谷歌也没有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易晖要做这件事情。我们比较幸运,经过了几年的研发,开发出了这款产品,完全自主、自有专利的技术,我们现在这个产品已经大规模量产了,已经建成了一百万平方米的产能生产线,包括电容式触摸屏也大规模出货了。 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给大家一点信心,如果易晖解决了这个行业一直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我相信这个产业马上就要爆发。这就是我想说的。谢谢。 

董敏 

谢谢,同样的问题想请姜总聊一聊。 

姜锴 

我很认同王总的观点,觉得电子产品进步,发动机就是材料,材料的变革从半导体的发展都是可以看出来的。 我们也是一个材料厂商,材料很重要的问题是要有量产经验,量产是材料最难过的坎。2014年量产到现在,我们是世界上累计出货量最大的,我们出了70万屏,第二名到后面所有加起来都没有这个数字。量产经验也是我们与世界级的厂商如HP做的智慧医疗产品,我们一点点积累出来的,甚至包括各种各样的平板和手机。 从智慧会议产业的发展方向,产品的发展方向决定材料的性能定义,智能会议平板的产品定义,TCL的李海燕总讲了几个字印象很深,就是「声、色、全、马」再加上两个翅膀。这个非常形象。 我换一个维度,就是多媒体、分布式和长得漂亮,要时尚。多媒体就是要有声、有触控,就像人的五官一样。要有声控和触摸。材料端,不管是从电学上、光学上和柔性上,都非常符合终端产品的发展趋势。 分布式里面很重要的一点,不管在办公室、家里办,还是在汽车办公,办公的地方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产品形态也是越来越多的,不一定现在就是平平的大平板,以后可能是柔性的东西放在车里,随时随地可以用的东西。 材料的柔性和可折叠之后,移植到大屏幕里面是很自然的事情。 时尚性,这个东西一定要做得酷炫,跟手机一样。全面屏、全贴合,这都是为了漂亮,做漂亮是企业形象的问题,一定要酷炫。今年为什么纳米银火起来?就是因为鸿合做的全贴合和纳米银搭配,在教育展上一炮就打响了,非常漂亮,这个透过率和外观是以前的产品无法比的。 大家不要忽略产品的外观漂亮性,金属网格有一些先天性的缺陷,这是在漂亮上做不出来的。材料一定要为产品做服务,产品的发展一定要靠着材料来做发动机。 

董敏

谢谢姜锴总。 

李建宏 

董总,我插一个问题,现场两位都是电容材料的供应商,我自己观察,在会议机的市场上,红外触控还是一个主流,除了材料的成本问题还有应用特性的问题,会议场景里面也追求高性价比。用户不知道你是用什么技术实现,不管是电容、红外,或者是什么样的技术,他不懂,用户不一定知道。电容是不是触控在这个里面最佳的解决方案?我想请教两位的看法,还有华星光电的胡总谈到,有机会把面板直接内嵌电容,两位又是怎么看? 

董敏

好的,Erik的问题不知道两位是否听明白了,首先请姜锴总。 

姜锴 

我的回答一定是带偏见的。 从发展来看,电容一定是趋势,汽车就是一个手机的放大,电容的体验大家就是希望在大屏里复制,目前红外确实是大的,尽管我们是电容的唯一供应商。 因为红外的产业链、生态链,在过去5年发展得太完备了,所以自然而然就把这些东西延伸过来了。 电容屏到今年才是真正的元年,这其中鸿合的电子黑板做了巨大的贡献。回过头来看,微软、谷歌和思科根本没有推红外屏,全部是电容屏。 刚刚王总也讲过,Surface Hub确实是把这个产业的第一炮打响,在这之前,思科真人像的视频会议2000年就推出来了,直到现在我认为这个产业链、生态链才真正开始完备了,产能具备了,大尺寸、电容屏,利用以前TP的产业链的工艺、设备,全部都已经放大化了,这一定是全产业,从设备商、工艺和材料环节,一块融合,这样才能做起来的。 我认为电容屏一定是主流,而且今年是元年。 

王洋 

我简要谈一下我的看法,如果形象比喻一下红外和电容,红外是苟且,电容是远方。但是,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远方变成明天,甚至是今天,而且马上就要到了,这就是为什么苹果不会推红外屏的手机。 但是,在大尺寸的市场里,过去没有技术能够实现大、成本很低的电容屏。比如说微软也好,思科也好,先把产品做出来,虽然成本很高,但是启发了市场来完善。我们开发了新的技术,就把远方那么美好的大尺寸电容屏放到了今天,所以,苟且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姜锴 

我再加一个比喻,我觉得红外像CRT,电容像LCD。 

董敏

姜锴总说的这个我也深有感触。Erik,听了两位的分享,你还有补充吗? 

李建宏 

我刚刚问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电容跟红外的竞争,还有一个是电容跟面板厂家的竞争。华星光电和LG都做了相应的工作,我想从电容供应商的角度,又怎么样来看这件事情? 

董敏

谢谢,这个我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里面有几个方面要留意的:一是对我们的用户来说,也是要分群、分层的,有些客户可能注重当下有就好了,有些注重实用;有些更注重高端的品牌和高端的享受,来符合他的身份,这个是需要我们企业来识别的。 二是姜锴举的例子——CRT和LCD,我想说它适用于LCD跟OLED。当下我们看LCD生活得很好,LCD很薄、很亮、很清楚、很轻,当下的时代已经是LCD集大成的时代。但是,我们看到OLED是柔性想象的空间,有透明的空间等等,也是带给我们更多场景应用的机会。 正是OLED没有完全的到来,LCD正在大规模的普及,而且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多的LCD的面板厂正在铺开,我想正由于两者之间的竞争,才使得我们的产品愈加完美。无论对LCD还是OLED来讲,大家都有这个压力,去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这背后需要企业教育市场、教育消费者,这都是需要花时间的,这是我的想法。 我们到下一个话题。从现在来看,可能有一种趋势,会议平板趋势可能是硬件+软件+开放整合的会议功能,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是做好单品呢?还是做好平台?这个问题我特别邀请几位来做策略的分享。 首先是请创维胡总来分享。 

胡朝晖 

过去几年和客户做会议市场的时候,我感觉到了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要有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现在的客户越来越希望厂商、供应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并不希望做装修一样,装修找一家、设计找一家、家电再找一家,甚至希望什么都不设计,就交钥匙就可以了。 我们在会议市场也是这样的感受,要把产品硬件本身的体验做好,这个体验包括了几位所讲的外观、结构、触控的感觉,也包括软件的体验。 另一方面,现在的用户也希望你能够给他提供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如果没有系统解决方案来支撑,每一个会议平板仍然是孤立的硬件载体,不能形成更加高效的办公环境。 所以,我们在做这个业务的时候一直立足于硬件+软件+系统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硬件方面可以提供带触控、不带触控、拼接等各种类型的方案;系统方面有分布式、全媒体融合和最简易化的方案。 这是根据不同的客户产品要求、规模、性质、办公要求等等来做的个体化。品牌胜出最关键的要素,还是在这些方面共同打造出满足客户需求一站式的方案。谢谢。 

董敏

接下来请台喜的陈总讲讲您的看法,是做好单品还是做好平台? 

陈少辉 

企业购买会议平板是购买服务,我们也是坚持服务,刚开始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就已经定义了它先做系统,再在上面做应用,包括第三方。假设这个产品不是以企业服务的形态做的话,很多厂商做都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一直坚持是企业服务的业务。 刚刚董总提的话题特别好,它就是一个生态,这两年大家提出来了,各行各业都有生态,企业服务生态也是刚刚开始,大家也在做自己的生态和自己的系统,就好比智能家居一样,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标准和统一,我们的定位还是平台的方向。谢谢。 

董敏

我们请张总来讲一讲您的观点。 张冰 这个话题我想了半天,甚至刚刚听了胡总和陈总的发言之后,还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是单品还是平台。 这个问题应该说思考了两年了,现在很难下一个定论,从魔屏的策略上来讲,从现在看到的客户需求,看到的行业发展现状,我觉得思路大概是标准化的单品+开放式的平台,标准化的单品通过这两三年市场的验证、投屏的显示、触摸手写的交互等等,它已经有了大概的标准化东西,开放式第三方设备的对接、会议系统的预约、远程会议,甚至会议室环境,比如说灯光、窗帘的配合,这些都是千奇百怪的,这就需要我们做产品硬件和软件、顶层架构的时候要考虑各种技术的兼容性,我们现在是朝着这个路线上做产品。这是我的意见。 

董敏

谢谢张总。 

李建宏

董总,我特别呼应一下张总的想法,鸿合也是做产品的公司,我们在海外做的品牌叫Newline,强调的就是不封闭的系统,要跟很多的软硬件对接的,比如说思科或者是微软当时推设备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目标客户群是比较大型的企业,它们有很强的IT团队,能够定制化。 但是,在大的商用的市场里,有大批量的中小企业,他们需要开放性的硬件、简单的硬件。所以,鸿合在产业的定位上,就认定自己是做产品的公司。 为什么只做产品?是因为渠道。我们透过渠道做产品的销售,让这个渠道有活可干。有很多的AV集成商,大系统的SI,它能够有能力做整合性的服务。假设今天把所有方案整合好了,直接以成熟的产品形态去卖,这个时候集成商是挣不到钱,他们有加自己的服务。 还有终端的市场,商用市场是非常分散的,需求的变动太大了,不太可能做好单一的标准化的平台,能够大量的复制到各个不同的会议场景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品牌定位上是比较清晰的。 

董敏

孙总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孙建华 

到底是做单品还是做品牌?我们内部也有过很深的讨论,在整个的会议市场来说,大家看到智能OA系统、智能ERP系统、室内会议系统,它们都是很成熟的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对于智能会议平板来说,它是一个新生的产品,如果在企业里面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视频会议系统或者OA系统的时候,智能会议平板会跟现有的系统重合。 基于这一点考虑,皓丽的会议平板在以后也会向单品这个方向来做,但是,做单品会把基础和平台做好,跟OA、视频会议系统的接口打通。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我们的方向还是以一个开放的思路来做单品。 

董敏 

谢谢孙总。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是我抛出的「陷阱」,让大家来聊这个话题,这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无论是平台还是单品,它是相辅相成的,单品是基础,平台是发展。 刚刚聊了三个话题,实际上聊到了很多的点,包括企业的经营策略、产品、技术、用户以及未来的走向,时间关系,后面我们还是要更多的时间来交流,感谢各位。 希望上下游一起合力,给用户和企业带来更好的产品,谢谢各位。 

——END——

2019/1/18 15:53:20